整理:成功軌跡藝術教育時間:2020-04-27 15:59瀏覽次數:
魯迅美術學院簡介
魯迅美術學院前身是1938年建于延安的魯迅藝術學院,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代領導人親自倡導創建。毛澤東同志為學院書寫校名和“緊張、嚴肅、刻苦、虛心”的校訓。1945年,延安魯藝遷校至東北。1958年發展為魯迅美術學院。
1998年,江澤民同志為學院題詞:“弘揚魯藝傳統,培育藝術人才,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悠久的辦學歷史積淀了學院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領先的辦學實力。
經過74年的發展,魯迅美術學院現已成長為師資力量雄厚,專業齊全,辦學水平和整體實力居全國同類院校前列、有鮮明的辦學特色、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著名高等藝術學府。
學院現有沈陽和大連兩個校區,校園總占地面積464201平方米。沈陽校區地處東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坐落在著名的高新產業街——三好街,被譽為“城市中的花園”;占地面積81333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116059平方米,圖書館建筑面積4199平方米,現藏有56萬冊圖書,并藏有國內歷代書畫真跡、碑帖拓片和文物計3000余件,美術館建筑面積4340平方米。大連校區地處中國浪漫之都,建設在美麗的國家風景旅游度假區金石灘,將成為“花園中的城市”;占地面積382868平方米,大連校區的建成不僅僅是辦學空間的拓展,更是在新的辦學理念指引下,形成自己鮮明的辦學特色,現已成為設施齊全、功能完備、國內一流的藝術校園。
沈陽校區現有10個系:中國畫系、版畫系、油畫系、雕塑系、攝影系、環境藝術設計系、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工業設計系、美術史論系、文化傳播與管理系和一個水性材料工作室、一個藝術文化研究中心(中國人物畫工作室);設有16個專業及方向:中國畫、書法學、版畫、水彩、油畫、雕塑、攝影、影視攝影與制作、環境藝術設計、城市規劃與設計、染織藝術設計、服裝藝術設計、纖維藝術設計、工業設計、美術史論、文化傳播與管理。
大連校區2013年將以視覺傳達設計和動畫兩個專業招生,兩個專業的新生入學后共同在專業基礎教學部完成校區規定第一學年課程(專業基礎A段)的學習,第二學年在兩個專業各自的專業框架內,依據學生志愿及學習成績經雙向選擇進入各專業設計工作室完成第二學年(專業基礎B段)、第三學年(專業設計C段)、第四學年(專業設計D段)的學業。
視覺傳達設計學院(籌建)下設視覺傳達、工藝設計兩個教學部,視覺傳達教學部包括視覺傳達01—12十二個專業工作室,工藝設計教學部包括工藝設計01—09九個專業工作室,傳媒動畫學院(籌建)下設傳媒動畫教學部,包括傳媒動畫01—10十個專業工作室。
各專業工作室的教學、科研領域包括:廣告及視覺信息設計、品牌形象設計與策劃、包裝設計、展示設計、手繪表現與空間設計、產品與會展、書籍設計、插圖設計、影像藝術與設計,玻璃工藝與設計、金屬工藝與設計、織造工藝與設計、陶瓷工藝與設計、髹漆工藝與設計、塑形工藝與設計、網印制像工藝與設計、綜合材料設計、家具與環境設計、平面動畫、虛擬立體動畫、材料動畫、多媒體/游戲動畫、卡通讀物、動漫文化創意產品、綜合媒介與互動藝術。
公共藝術、新媒體藝術、信息設計等交叉學科方向的專業工作室目前已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學院擁有一支素質好、能力強、專業結構和職稱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F有教師538人,其中教授53人,副教授126人,講師220人,助教126人。此外,還有一批國外專家和國內藝術界有名望的離退休老教授在教學一線發揮著重要作用。我院有9位專家享受由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學院既是著名的學府,同時又是美術創作、藝術設計和學術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全國歷屆美展中獲獎總數位居前列。中國美術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軍事博物館藏有數量頗多的魯美教師和校友的作品。學院在大型藝術、歷史題材創作方面居全國領先地位。全景畫是學院大型藝術創作的整體實力的標志。設計學科為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以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擴建工程等為代表的遍布全國的重大工程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參與創作設計施工的重大工程中有39項被中宣部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繼承魯藝傳統,堅持開拓創新,是學院的立校之本。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社會責任感、時代精神和創造能力的美術專門人才、設計專門人才和藝術理論研究專門人才是學院的根本任務。在教學上,學院堅持具象寫實為主,堅持強化基本功訓練,構建嚴謹的教學體系:創作教學以反映現實生活、反映時代變革為主體,鼓勵學生對當代藝術思潮的研究與實驗,提倡富于個性和當代性的藝術語言表達;在學科建設上,強調人文學科、造型藝術和設計藝術的滲透和互補,從而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學院培養出了一大批受到社會廣泛歡迎的藝術人才。1958年至今,為國家培養了17125余名不同層次的專業人才。他們當中的許多人成為中國美術界的著名藝術家和專業領域的佼佼者,創作了許多具有藝術感染力和影響力的藝術作品,并以其鮮明的創作特征為中國美術界所矚目?,F有各層次在校學生8272人,其中本科生7395人,研究生456人,藝術碩士53人,外國留學生19人,成人教育學院現有在校學生349人。
創辦于1980年的學報《美苑》(雙月刊),為中國藝術類核心期刊,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為“雙效期刊”。學報每年進行一次全國美術院校應屆畢業生作品、論文“美苑杯”評獎,每兩年進行一次全國師范院校美術專業教師作品“魯藝杯”評獎,并在刊物上集中反映,使《美苑》成為我國高等藝術教育的信息交流平臺。
學院與國外20余所著名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際關系,正在努力成為一所國際化的高等美術學府。
【院系及專業介紹】
工業設計系
魯迅美術學院工業設計教育始于1979年,工業設計系是在工業造型設計專業基礎上于1988年建立的, 培養掌握本專業的最新成就和發展趨勢以及工業造型設計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開拓創新能力和綜合實施能力的工業造型設計高級專門人才。
工業設計系于1983年成立工業設計實驗室,并于2001年成立工業設計實驗教學中心,2009年5月被遼寧省教育廳評為“省級實驗教學中心”,2009年10月被確定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多年來,中心建立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實驗教學團隊,實驗室總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各種儀器設備千余臺件,價值超過千萬元。實現了教學、科研一體化的功能配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機制,對全面提升實驗教學質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建設規模、師資力量、實驗手段、教學成果都達到了國內一流水準,為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繁榮設計教育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輻射作用。中心由計算機快速成型實驗室、木型制作實驗室、金屬加工實驗室、計算機輔助設計實驗室、陶瓷產品實驗室、綜合模型制作實驗室等六個實驗室組成 ,是國內率先開展工業設計實驗教學改革的美術院校之一。
工業設計專業結構,包括繪畫基礎、專業基礎和專業設計三個部分。專業設計方向: 產品設計、交通機具設計、公共設施設計、家具設計。
工業設計專業的主要課程有:設計素描、色彩、制圖與CAD、工業設計史與設計概論、產品設計預想圖、模型塑造、材料與應用、立體形態設計基礎、應用人機工程學、設計程序與方法、產品設計、設計表現、計算機輔助設計(一)、計算機輔助設計(二)、計算機輔助設計(三)、產品演示設計、家具設計、公共環境設施設計、交通機具設計等。
環境藝術設計系
環境藝術設計系是在1986年成立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上,于1993年建立的。目前設有環境藝術設計和城市規劃設計專業。旨在培養能夠掌握和運用環境藝術設計和城市規劃設計的基礎理論及專業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表現技法,具有較強方案設計能力和方案施工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主要課程有素描、色彩、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環境藝術史論、環境藝術設計原理、建筑制圖、環境藝術設計表達、建筑技術與構造、建筑裝飾細部與施工工藝、施工組織策劃與設計、居室空間設計、展示空間設計、辦公空間設計、大堂空間設計、餐飲空間設計、城市形象設計等。
城市規劃設計專業主要課程有素描、色彩、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環境藝術史論、建筑制圖、環境藝術設計表達、建筑技術與構造、施工組織策劃與設計、城市廣場設計、城市規劃原理、城市空間概念設計、園林綠化設計、建筑與景觀設計、城市居住小區規劃設計、城市街道立面設計、城市形象設計等。
環境藝術設計系師資力量雄厚,目前有教授2人,副教授9人,講師9人,助教7人,獲博士學位和在讀博士3人,有碩士學位12人,其教學、科研、創作等方面在國內業界有重要影響。
近些年,師生在參與國內外專業設計大展(賽)中獲獎率排在國內專業院校前列。
多年來,環境藝術設計系的師生在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國內城市多項建設規劃和設計及重要展館設計和施工項目中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染織服裝設計系
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是由原染織設計系(1953年設立染織專業,1988年建系)和服裝設計系(1983年設立服裝專業,1988年建系)于1997年合并而成的?,F有染織藝術設計、纖維藝術設計和服裝藝術設計三個專業。
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師資力量強大,有一大批著名的藝術家、教育家、設計師座客本系。染服系共有教師3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講師12人,助教8人,另聘名譽教授1名,教輔人員4名。
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設有三個專業:染織藝術設計專業、纖維藝術設計專業和服裝藝術設計專業。從事染織面料、家紡設計、纖維藝術設計和服裝藝術設計的教學研究,培養具有民族性、地域性與國際性的面料及家紡設計師、纖維設計師、服裝設計師以及高級研究創造型人才。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由研究生、本科生構成較為完整的教學體系。本科生學制4年,全日制研究生學制3年,藝術碩士學制2年,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制2年。
染織藝術設計專業結構由素描、色彩、中國畫等繪畫基礎課,圖案構成、綜合構成、寫生變化等專業基礎課,印染織造等專業設計課,組成了有機聯系的教學體系。
主要專業課程有:素描花卉、色彩花卉、計算機輔助設計、新民族圖案、基礎圖案、紡織品市場調查、紡織品圖案設計、手工印染設計制作、地毯圖案設計、小型刺繡壁飾設計制作、手工編織設計制作、面料再造設計制作、畢業設計等。
纖維藝術設計專業結構由素描花卉、色彩花卉等繪畫基礎課,基礎圖案、綜合構成訓練、織紋基本組織等專業基礎課,纖維創意設計等專業設計課組成的教學體系。
主要專業課程有:素描花卉、色彩花卉、計算機輔助設計、新民族圖案、基礎圖案、纖維材料學、紡織品圖案設計、手工印染設計與制作、地毯設計、小型刺繡壁飾設計與制作。
服裝藝術設計專業結構由繪畫基礎、人物造型基礎、服裝工藝基礎、理論基礎和畢業設計構成。
主要專業課程有:素描服飾寫生、色彩靜物寫生、手縫工藝、服裝畫表現技法、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原型制圖、立體裁剪、服飾配件、服裝設計訓練、服裝CAD制板與設計、面料再造設計制作、女夏裝縫制、大衣設計制作、職業服裝設計、禮服設計與制作等。
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經過多年的教學改革與探索研究,從現代化電腦創意設計到傳統手繪,自行設計制板、制作已形成了我系獨有的教學體系與特色。師生在歷年國際國內學術研討和設計大賽中多次獲獎,教學成果顯著,是國內設計學科最優秀的院、系之一。
攝影系
魯迅美術學院攝影系,是有25年教學歷史的全國美術院校首創的圖片攝影系,目前包含圖片攝影和影視攝影兩個專業方向。旨在培養系統掌握專業攝影知識和攝影藝術基礎理論的基礎上,兼顧當代視覺藝術觀念及表達方式的研究,并能熟練掌握影像藝術創作與設計以及影視藝術創作與傳播等技能的綜合性高級素質型攝影專門人才。攝影系現有本科課程、研究生課程、藝術學碩士課程和研究生進修課程。專業教學以時代需要為基礎,以培養攝影領域中優秀的專業人才為己任,結合國際攝影教學的現有狀況和發展趨勢,發揮高等美術學院藝術積淀豐厚的優勢,建立了系統、科學的教學大綱,形成獨具特色的高等攝影教育教學體系。
油畫系
The Dept.of Oil Painting
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是遼寧省藝術類省重點學科,是東北地區最重要的油畫人才培養基地。油畫系一九五七年建系,有著悠久的歷史,有數名成就斐然的我國著名學者、畫家任教,經過幾代人的辛勤努力,油畫系逐漸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并形成了獨特的教學特點與藝術主張,在油畫基礎教學和具象寫實風格油畫創作為主體的綜合實力方面居國內領先地位,培養了大批油畫人才。
在專業建設上,油畫系以研究自然規律,注重對客觀物象的寫生訓練和藝術語言探索為基本課程。經過十余年的教學與探索,逐步形成了導師負責制,即圍繞各工作室的風格類型編寫教學大綱、設定教學課程與內容的開放性教學模式?,F已設立四個工作室:第一工作室為新古典風格,注重對傳統油畫的研究與創新;第二工作室為新寫實風格,注重對現代寫實繪畫的研究;第三工作室為新表現風格,注重對表現主義繪畫的研究;第四工作室為大型藝術工作室,以寫實主義風格為主體,注重對現實及歷史畫的主題性創作研究(包括全景畫創作研究),只招收研究生。
在人才培養上,我系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創造性地將教學、實踐相結合,在進行傳統基礎教學的同時注重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有針對性的設課,循序漸進,將對學生的個性引導與規律性控制相結合,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創作熱情,激發學生的創作潛能,從而促進學生的多元化發展。
主要專業課程:素描、油畫、色彩構成、設計基礎、材料技法、傳統油畫臨摹、社會實踐、寫生、創作等。
學制:本科四年、碩士三年、藝術碩士二年
現有專業教師總數:26(教授7人,副教授8人,講師11人)
現有學生總數:204人(本科生151人)
版畫系
魯迅美術學院版畫系,成立于1958年,歷經50年的進取,發展與變革,形成了以版畫專業教學、科研、創作為主體,以木版、石版、銅版、絲網版為主干課程的藝術教育與管理體系,以培養版畫發展型和研究型人才為宗旨;以培養具有藝術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為方向;以培養掌握扎實的造型基礎和廣博的藝術思維為教學理念,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造型能力、技法手段和創作意識。在基礎教學上,既注重造型基本功的扎實性、嚴謹性和規范性,同時,又強化造型藝術的綜合性和獨特性。在版畫專業教學上,既注重中外傳統版畫技法語言的經典性和精神性的研究,同時全面加強基礎教學同專業教學、創作教學的遞進關系與合理關系,為中國版畫藝術教育輸入復合型合格人才。